澳门太阳网城官网

新闻动态
国家社科重大课题“记忆场所保护与活化”第二期学术沙龙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图]
日期:2015-06-17  来源:新闻动态  阅读:1882

   6月13日,由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记忆场所的保护与活化创新研究”课题组主办、澳门太阳网城官网城镇空间文化与科学研究所(筹)承办、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建设处、澳门太阳网城官网、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叙事空间委员会协办的第二期“记忆场所保护与活化”学术沙龙在上海交大徐汇校区举行。

 
  本次沙龙以“不同时空尺度下的记忆场所”为主题,探讨哪些记忆场所值得关注,因什么价值而关注。来自上海历史博物馆、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文汇报等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交流。
 
       沙龙的主持人、课题组首席专家、澳门太阳网城官网建筑学系教授陆邵明汇报了课题组上半年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记忆场所的当代意义。陆邵明借6月13日我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之际,呼吁大家打破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习惯性思维,关注身边的记忆场所,拓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维度,留住乡愁。
 
  在沙龙的专题演讲中,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研究员薛理勇以“黄浦江两岸的记忆”为题,从“外滩”的名称、地理变迁、租界发展历史、区域规划等多方面揭示了黄浦江的来龙去脉和石库门等上海的特色建筑的历史地位,同时指出了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的乱象。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鲁安东在题为“记忆场所的社会空间维度”的演讲中,以蜉蝣、蚕种场、南京长江大桥为例,阐述了对社区尺度、乡村网络尺度和国家尺度记忆场所的理解和活化方式,不同尺度下有又不同的记忆场所的载体,同时指出现有社会中,记忆场所的虚幻抽象形象可能超过了物质化的本体的观点。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张晗代表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与课题组,以详实的文献和数据分析,客观分析了国外对于“记忆场所”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文献研究内容与相关研究机构,为国内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性理论。
 
  在专题研讨中,课题组核心成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蒋宏指出,今天的沙龙回答了怎样界定记忆场所、哪些记忆场所值得保护、如何保护和活化,历史传承的经典值得保留,而更重要的是保留下自己身边的记忆场所。文汇报理论部副主任杨逸淇发表观点,文物保护需要多元的观点与方法,记忆场所值得重视,同时需要向民众阐明发展背景、边界、价值和方式方法。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秘书长张楠认为,过去十几年,城镇发展的确忽略了记忆场所的保护,一定程度上,也无法完全去追溯之前的历史。城市建设重要的是塑造有记忆的空间,建构认同感。记忆场所不仅仅是以往的锦上添花,而是中国未来的一种产业趋势。上海大学美术学院99创意中心艺术总监马琳认为关于记忆和场所,也是当代艺术的两个主题,日用品在当代艺术中产生了一种语境的转换,通过这种模式来表达自己的记忆。在新农村建设中,艺术的介入为记忆场所的保护与活化提供了一种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教授王林指出集体记忆对于城市风貌保护既有积极意义,并通过上海规划管理实践中的几个案例,阐述在现有体制内记忆场所的保护活化的方法路径。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教授杨旭波、 媒体与设计学院教授孔繁强等指出新媒体、新技术对于记忆场所的价值诠释与传播具有积极意义,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中南大学有关师生也积极参加了研讨。
 
  课题组子课题负责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高小康做了总结,城市建设中两个基本的概念,一个是发展一个是保护,这两个概念有时候呈现对立的状态,对于文化遗产的保育,不能一味的破旧立新,也不能一味的保护而不发展;互补协调的模式来发展才是有意义的保护方式。
 
  本次沙龙达成的基本共识:对于文物保护名单之外的记忆场所的关注,特别是城市空间中记忆场所的保护迫在眉睫。对于此类没有身份的文化资源,保护发展的协调互补模式将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及其地域文化传承的新常态。对于不同尺度的记忆场所,把记忆融入生活,把保护寄托于记忆,借助“物-场-事”来诠释、活化与传播值得探索。
 

版权所有 © 2014 澳门太阳网城官网 沪交ICP备05053   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