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太阳网城官网

新闻动态
“自主创新 装备赋能 经略海洋” 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海洋装备发展战略论坛在沪召开
作者:张海霞  供稿:中国海洋装备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日期:2021-06-28  来源:新闻动态  阅读:2602

  世界海洋装备发展前沿和趋势是什么?如何绿色开发海洋资源,服务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我国海洋装备如何实现自主创新,落实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海洋强国战略?6月27日,“第331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海洋装备发展战略论坛”在沪举办,论坛以“自主创新 装备赋能 经略海洋”为主题,成为一场关于海洋装备新理念、新技术、新战略的“饕餮盛宴”。

  论坛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海洋装备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承办。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钟志华院士、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张全、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院士致辞,以及周守为、朱英富、金东寒、李家彪、李华军、邱志明、张偲、黄震8位院士,来自中国工程院、上海市等有关部门领导,国内50余家海洋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专家近300人齐聚一堂。1万余人线上观看论坛直播。

  论坛分为上午主论坛和下午6个分论坛。主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副校长奚立峰分别主持。邀请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周守为、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所长李家彪、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李华军、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主任张偲、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5位院士做大会报告。论坛中,《中国海洋装备发展报告》发布。

  奚立峰介绍了本次论坛的参会嘉宾,并向线上线下参与本次论坛的院士、专家、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钟志华院士线上致辞,他表示中国工程论坛是中国工程院发挥学术引领作用品牌活动之一,本次论坛是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海洋装备发展战略研究”的延伸和成果展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希望各位院士、专家、代表在论坛上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共同推动我国海洋装备工程科技加快发展,助力我国海洋强国建设。

  张全在致辞中表示,上海发展海洋事业既是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也是拓展发展空间、加速经济转型升级和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未来上海将和广大院士共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共同推进海洋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加速海洋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林忠钦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目前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海洋装备领域加速突破应用,数字化等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加速推动海洋装备向智能化、服务化转型,碳中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战略引发海洋装备绿色化深刻变革,海洋装备发展面临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在中国工程院统筹下上海交通大学组织全国相关院士、专家力量,开展海洋装备战略研究,希望能够为国家海洋强国建设、行业跨越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聚焦科技前沿,共话海洋装备自主创新

  海洋装备是海洋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是一切海洋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海洋装备科技也是世界科技创新的制高点。论坛针对各类新趋势、新技术、新需求,邀请院士报告、并设立相关分论坛,相关专家针对海洋资源开发、安全保障、科学研究等海洋装备如何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创新、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等开展深入交流。

  周守为院士在《高质量自立自强海工装备发展探索-“深海一号”能源站的创新实践》报告中,以“深海一号”千亿方大气田为例,阐述了“国之重器”支撑我国海洋深水油气开发实现自主创新跨越。他指出,实现“深海一号”能源站世界首创十万吨级半潜式深水多立柱生产储卸油平台设计与建造技术“等三项世界首创和十三项国内首次,是我国高水平自立自强发展战略探索的具体实践。”深海一号“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开发迈入了世界第一梯队,将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李华军院士做题为《海洋工程科学前沿与技术挑战》的报告,从海洋产业发展角度讲述海洋装备的需求、科技创新和技术难点。他指出,从国际形势来看,绿色发展是主旋律 、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重塑新格局、深海极地指引新的热点,他认为在新形势下,海洋科技创新要鼓励多学科交叉、推进战略高技术、设施装备和系统集成攻关,要推动海洋科技革命,研发深海资源开发利用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新装备。

  黄震院士在《碳中和愿景下的能源变革》报告中针对碳中和背景下海洋装备等领域的能源变革进行了战略性分析。他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碳中和愿景下能源发展大趋势可以总结为供给侧的电力零碳化、燃料零碳化,和需求侧的高效化、再电气化、智慧化。其中,电力系统脱碳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其次是燃料零碳化,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取氢、氨和可再生合成燃料,广泛用于船舶、汽车、航天等。他特别强调可再生合成燃料是一项极具潜力的变革性技术,可以实现海洋等多领域燃料净零碳排放。

  绿色开发海洋资源,装备赋能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

  海洋蕴藏大量的矿产、油气、天然气水合物、生物和基因资源及潮汐能、风能等未来发展战略性资源,其分布之广、品位之高、储量之大,远远超出当今人类的需求。联合国”海洋科学十年计划“指出要建立清洁的海洋、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海洋等重要目标,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对于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论坛针对如何绿色、安全开发海洋资源,邀请多位院士、专家对矿产资源绿色开发、深海资源安全利用、海上绿色风电等开展深入研讨。

  李家彪院士在《深海采矿技术智能绿色发展的前景和挑战》报告中指出,深海特有的矿产资源是大量新能源技术和高科技产品的基础原料,在人类碳中和解决方案中有不可替代作用。要实现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就要解决深海资源开发利用和深海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要了解深海环境和特殊生境内部机理,解决资源开发环境风险。可以通过推动全球深海生境的联合调查、共建有效的智能观测系统,来增加深海环境认知,实现深海利用与保护的同步发展。

  张偲院士做题为《海洋资源有序开发的”零碳“路径》的报告,他指出可燃冰等海洋资源是人类未来能源发展的制高点,同时相关开采活动生态安全风险也是国际重要关切。但是燃冰分解、天然气渗漏等大规模甲烷泄漏可引发海底地质灾害,造成海水酸化和氧枯竭,引起海洋生物大量死亡和严重的温室效应,带来环境生态灾难,商业开发前必须采取长期的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定量评估和生态保护举措。他认为必须要建立包含模拟仿真实验系统、保障支撑系统、原位智融研究系统(海底实验室)的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为可燃冰开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实时长期观测、模拟验证和预警技术支持。

  摸清家底,《中国海洋装备发展报告》正式发布

  论坛发布了我国海洋装备领域第一本蓝皮书-《中国海洋装备发展报告》。蓝皮书对中国与世界海洋装备领域的现状与发展态势展开分析,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预测,以专业角度、专家视野和实证研究方法,梳理海洋装备各个领域年度发展情况,综合阐述国内外近年来海洋装备各个领域重要突破及标志性成果。该蓝皮书反映了我国在科技创新和变革中海洋工程科技发展的大集合。该书计划以每两年度为时间单元定期更新出版,打造成供海洋装备行业相关人员参考的权威资讯产品,也为国家制定海洋装备发展战略提供支撑。

  《中国海洋装备发展报告》是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海洋装备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成果,报告融合了海洋领域20余位院士、数百名专家、50余家单位的力量和智慧,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海洋装备发展战略研究院组织完成。该战略研究院作为我国海洋装备领域工程科技智库,是中国工程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共建的我国海洋领域首个国家级战略研究机构,是国家高端智库的重要组成,也是上海交通大学”大海洋格局“建设中重要一环,目前已经在我国海洋装备工程科技领域开展的大量战略研究,为国家、地方、行业相关决策提供了广泛支撑。

  论坛下午还设立国内外海洋装备发展前沿和趋势、海洋能源装备、海底矿产勘探开发装备、海洋科学与极地装备、海洋安全保障装备、深海生物资源开发与环境生态保护装备6个分论坛,200多人、70多篇论文报告进行了交流。
 

版权所有 © 2014 澳门太阳网城官网 沪交ICP备05053   流量统计